- 打卡等级:魔龙套勇士
- 打卡总天数:127
- 打卡月天数:20
- 打卡总奖励:14685
- 最近打卡:2025-08-20 00:36:34
管理员
本站站长
- 积分
- 8518
|
使用逆向工程分析传奇游戏资源包格式需结合静态二进制分析、动态调试跟踪、特征比对三大技术,核心目标是还原资源包的文件头结构、加密算法、索引规则与数据存储逻辑。以下是分阶段实操指南:
一、逆向工程准备与工具链搭建
1. 核心工具矩阵
工具类型 推荐工具 核心作用 适用场景
二进制分析 HxD、010 Editor 查看文件二进制结构,标记特征字段(如魔数、长度值)。 解析资源包文件头、定位索引表与数据区边界。
调试器 x64dbg(32 位版本) 动态跟踪游戏加载资源的过程,拦截文件读取与解密函数。 捕获加密密钥、分析资源解析流程(如 PAK 文件解压步骤)。
反编译器 IDA Pro、Ghidra 反编译客户端 EXE/DLL,还原资源处理相关函数(如LoadPak、DecryptWIL)。 静态分析资源加载逻辑、定位加密 / 解密算法实现。
脚本引擎 Python(配合 struct 库) 编写解析脚本,批量验证文件结构(如计算索引表偏移量、校验 CRC 值)。 自动化还原资源包索引规则,生成格式文档。
特征比对 Beyond Compare 对比不同版本资源包的二进制差异,定位格式变更点(如文件头扩展字段)。 识别版本迭代中资源格式的演化(如 GOM 到 GEE 的 PAK 结构变化)。
2. 样本与环境准备
资源包样本:收集至少 3 个不同版本的目标资源包(如 PAK、WIL 文件),建议包含:
官方原版(作为基准);
主流私服版本(如 GOM 引擎 1.80 版);
高版本变种(如 GEE 引擎微端版)。
隔离环境:使用虚拟机(如 VMware)搭建纯净 Windows 系统(建议 Win7 32 位,匹配传奇客户端架构),避免反作弊工具干扰调试。
二、静态分析:资源包结构逆向
1. 文件头魔数与基础结构解析
目标:定位资源包的标识字段、版本号、总大小等核心元数据。
操作步骤:
魔数识别:
用HxD打开多个同类型资源包(如不同版本的Data.pak),对比前 16 字节,寻找固定特征值:
GOM 引擎 PAK:前 4 字节为0x50414B00(ASCII:PAK\0);
韩版 WIL 文件:前 4 字节为0x57494C00(ASCII:WIL\0);
GEE 引擎 PAK:前 4 字节为0x47454550(ASCII:GEE P)。
这些固定值即为 “魔数”,用于客户端识别资源类型。
长度字段定位:
在魔数后寻找表示文件总大小或条目数量的字段,通过 “数值合理性” 判断(如资源包大小为 10MB,则附近 4 字节可能为0x00989680)。
示例:GOM 引擎 PAK 的0x04-0x07字节为资源包总大小(小端序),可通过 Python 验证:
python
运行
import struct
with open("Data.pak", "rb") as f:
f.seek(0x04) # 跳过魔数
total_size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 # 小端序解析
print(f"资源包总大小: {total_size} 字节")
版本字段识别:
若资源包存在版本差异,在文件头中可能包含版本号(如0x08-0x0B字节为0x01000000表示 v1.0)。
2. 索引表与数据区边界划分
目标:确定资源包中 “文件名 - 偏移量 - 大小” 的索引规则,定位实际文件数据的存储区域。
操作步骤:
索引表特征分析:
资源包通常由 “文件头 + 索引表 + 数据区” 组成,索引表存储每个子文件的元信息(路径、偏移、大小)。
用010 Editor打开 PAK 文件,在文件头后寻找连续的 “字符串路径 + 数值” 结构(如wav\m34-1.wav followed by 0x00012345)。
示例:GOM 引擎 PAK 的索引表条目格式为:
plaintext
4字节:文件名长度 → 文件名(UTF-8) → 4字节:文件偏移(相对数据区) → 4字节:文件大小 → 4字节:CRC校验值
数据区起始偏移计算:
索引表结束位置即为数据区起始点,可通过 “文件头大小 + 索引表总大小” 计算:
python
运行
# 假设文件头大小为0x20字节,索引表有100个条目,每个条目平均64字节
data_start = 0x20 + 100 * 64
验证:跳至data_start偏移,观察是否为连续的文件数据(如 WAV 文件头RIFF)。
3. 加密算法逆向
目标:识别资源包的加密方式(如 XOR、AES),提取密钥或解密逻辑。
操作步骤:
加密特征判断:
若资源包数据区无明显文件头特征(如无RIFF、PNG标识),则大概率加密。
简单加密(如 XOR)特征:数据区字节值分布均匀,无连续 0x00 或可识别字符串。
强加密(如 AES)特征:数据区前 16 字节可能为 IV(初始化向量),且文件大小为 16 字节倍数(AES 块加密特性)。
密钥提取(以 GOM 引擎为例):
用IDA Pro反编译客户端Game.exe,搜索字符串"PAK密码错误",定位到解密函数(如DecryptPak)。
分析函数逻辑,发现密钥存储在全局变量中(如0x0040A000处为"chuanqi2023")。
验证:用 Python 实现 XOR 解密,检查是否能还原出有效文件:
python
运行
key = b"chuanqi2023"
with open("encrypted.pak", "rb") as f:
data = f.read()
decrypted = bytes([b ^ key[i % len(key)] for i, b in enumerate(data)])
with open("decrypted.pak", "wb") as f:
f.write(decrypted)
动态调试验证:
用x64dbg加载Game.exe,在ReadFile函数处下断点,当加载目标资源包时,拦截内存中的解密后数据,与静态分析的密钥比对。
三、动态分析:资源加载流程跟踪
1. 定位资源加载函数
操作步骤:
符号搜索:在IDA Pro中查看客户端导入表,寻找与文件操作相关的函数(如fopen、ReadFile、CreateFileA)。
条件断点:在x64dbg中对CreateFileA下断点,条件为文件名包含.pak或.wil,当游戏加载资源时触发。
调用栈分析:触发断点后,查看调用栈(Call Stack窗口),定位上层资源加载函数(如LoadResourcePak)。
2. 跟踪解密与解析过程
操作步骤:
内存断点:在资源包数据被读入内存后(如0x00A00000处),设置 “写入断点”,跟踪数据被解密的位置。
算法还原:当断点触发在解密函数时,单步执行(F8),记录寄存器变化,还原加密逻辑(如 AES 的RoundKey生成过程)。
索引表解析验证:跟踪程序如何解析索引表,记录 “文件名→偏移→大小” 的映射逻辑,与静态分析的索引规则比对。
四、格式文档化与工具实现
1. 格式规范编写
将逆向结果整理为结构化文档,示例(GOM 引擎 PAK 格式):
plaintext
文件头(0x20字节):
- 0x00-0x03:魔数 0x50414B00("PAK\0")
- 0x04-0x07:资源包总大小(小端序,4字节)
- 0x08-0x0B:索引表条目数量(小端序,4字节)
- 0x0C-0x1F:保留字段(填充0)
索引表(每条目可变长):
- 0x00-0x03:文件名长度(n字节,小端序)
- 0x04-0x04+n-1:文件名(UTF-8,n字节)
- 0x04+n-0x04+n+3:文件偏移(相对数据区,小端序,4字节)
- 0x04+n+4-0x04+n+7:文件大小(小端序,4字节)
数据区:
- 从文件头+索引表总长度处开始,存储所有子文件原始数据(未加密)
2. 解析工具开发
基于格式规范编写 Python 脚本,验证逆向结果:
python
运行
import struct
class GOM_PAK_Parser:
def __init__(self, file_path):
self.file_path = file_path
self.header = {}
self.indexes = []
def parse_header(self):
with open(self.file_path, "rb") as f:
# 读取魔数
self.header["magic"] = f.read(4)
assert self.header["magic"] == b"PAK\x00", "不是GOM PAK文件"
# 读取总大小
self.header["total_size"]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
# 读取条目数量
self.header["entry_count"]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
# 跳过保留字段
f.seek(0x20)
def parse_indexes(self):
with open(self.file_path, "rb") as f:
f.seek(0x20) # 跳过文件头
for _ in range(self.header["entry_count"]):
# 读取文件名长度
name_len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
# 读取文件名
name = f.read(name_len).decode("utf-8")
# 读取偏移和大小
offset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
size = struct.unpack("<I", f.read(4))[0]
self.indexes.append({"name": name, "offset": offset, "size": size})
def extract_files(self, output_dir):
import os
os.makedirs(output_dir, exist_ok=True)
with open(self.file_path, "rb") as f:
data_start = 0x20 + sum(4 + len(idx["name"]) + 8 for idx in self.indexes)
for idx in self.indexes:
f.seek(data_start + idx["offset"])
data = f.read(idx["size"])
with open(os.path.join(output_dir, idx["name"]), "wb") as out_f:
out_f.write(data)
# 使用示例
parser = GOM_PAK_Parser("Data.pak")
parser.parse_header()
parser.parse_indexes()
parser.extract_files("extracted")
五、法律与伦理边界
逆向工程合法性:
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,不得破解商业加密保护、传播解密工具或用于侵权用途(如私服运营)。
参考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,逆向工程需满足 “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”。
风险规避:
避免逆向最新商业版本(可能涉及反规避技术,触发法律风险);
分析结果仅用于个人存档,不公开传播资源包解析工具。
总结:逆向工程流程闭环
plaintext
样本收集 → 静态分析(文件头→索引表→加密) → 动态调试(跟踪加载→验证算法) → 格式文档化 → 工具验证 → 合规审查
通过以上步骤,可系统性还原传奇资源包的格式细节,核心在于 **“静态特征提取与动态流程验证相结合”**,避免依赖单一分析方法导致的偏差。逆向结果可直接用于跨版本资源移植、自定义资源制作等场景,但需严格遵守法律边界。
|
|